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实践过程中突出的艺术行为。主题或显或隐,现象不曾间断;理念或起或伏,行为从未模糊。中国社会在新世纪、新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有待艺术创作以形象的方式去记载、表现。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当代中国更注重社会整体的积极性、审美的普遍性和艺术的大众性,并从这三方面彰显代表主流价值观的上进心、普遍人性中的积极性。综观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几次大型呈献,既有重大的成绩也有不足,不足背后的问题尤应引起重视,比如创作的后继乏力、资源的深化表现、形式的与时俱进,提出这三个问题可资大家思考。
先看创作的后继乏力,实际是在已完成的主题性作品的创作中,由于造型不稳定、不扎实,常常成为画面中的硬伤。临时找模特对照片,凑齐了数量但凑不齐质量,弓尚未拉满,箭已经放出,这在青年画家作品中尤为明显,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主题性创作的画家主体已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中青年画家中,尤其是大量青年画家的创作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态势,但与历史名作相比,基本功明显不扎实、不敦厚。如今,写实性的课程、长期性的作业、深入性的研修早已被电脑软件处理、数码打印输出所取代,忙于“放箭”,却懈于“拉弓”,追求形式表面的光怪陆离,不再深入地探索形象的塑造。这种转变,只能让学生具有机巧的再现能力,却不懂得主观的表现意义。先天不足使很多毕业时间不长的青年画家在面对主题性创作时,手底下没功夫,手头上没分量,画面形象、形态虚浮肤浅。羿之教人射的经验很简单,就是挽弓当挽强,弓必须得拉开拉满,箭才可能充满力道甚至力透靶心。青年画家毕业时的先天不足,目前体现为主题性创作的后天乏力,青年画家往往在经历了大的创作实践后才能明白自身基础的不足正是表现力道的疲软。好的画家常常一生都在不停地拉弓,不停地坐实基础,而不忙于放箭,当生逢重大主题性创作时才可能游刃有余地深化表现、深刻主题。因此对于青年画家而言,路还很远,弓得拉满。
再看表现资源的利用,大多过于表面化,急用薄取。许多重大历史题材有画面,却看不到画面提炼萃取出的重大意义,只见“蚂蚁搬家”,少见“蜜蜂酿蜜”,虽然辛苦但结果各异。目前主题性创作所呈现的画面充裕丰沛,缺啥补啥应有尽有,但在组织画面时“搬家”与“酿蜜”最大的区别就是再现与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再现,就是尽可能地搜集历史素材,尽量放进画面里,这仅仅体现了体力之量而非脑力之质。组织历史素材并从中萃取可资表现的精华,画家必须从形式技能中找到思想内涵,从思想内涵中提升精神品质,才可能让创作更充实,让表现更丰厚,形而下之实与形而上之虚相依互动,再现之形与表现之神相辅相成。因此“搬家”的时间与“酿蜜”的空间是绿叶衬红花的关系,叶片再多也只有开花这一个目的,素材“搬家”的辛苦与“酿蜜”不易的努力肯定是创作中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最后看形式的与时俱进,既然是“穿新鞋”,就要“走新路”。当中青年成为主题性创作的主体时,他们所生存的现实环境与以往老画家的时代是截然不同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波翻浪卷,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已是不争的现实,绘画表现的立场与视角也掠过苏联巡回展览派和欧洲古典与现实主义而展望更广阔的天地,表现的“可能”永远高于“可以”,艺术的“创造”也必须高于“创作”,因此,用过时的理念指导今天的创作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同时,对表现结果的判断、对主题与主体的理解应更开阔、更深刻,喜看千帆过才能再见万木春,“穿新鞋走老路”本身就不符合艺术的规律与价值。如果艺术不能表现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不能表现政治治理的积极性,不能表现人性的深美闳约,主题性就会止步于表面的再现性而谈不上深入。过去的经验产生过去的佳作,今天的尝试也应该有今天的成果,从组织、指导、评议到创作主体、画家个人都应形成共识,即主题性创作必须“穿新鞋走新路”才有发展、才有未来,才可能凝心聚力共同创造中国美术史新的价值与意义。
《淮南子》中云:“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实现强国富民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代表了14亿中国人民的人生理想。如何在艺术的表现中体现这宏伟的人生理想,表现人性中最大的公约数,艺术所能做的、擅长做的正是构建一个梳理整合的形象平台、一个可视可思的公共空间、一个人人参与其中并共享的审美形态,从而在精神层面形成上进与积极的社会生态,满足公利和公益的需求,继而满足每个人的私利与私益。主题性创作不仅仅具有公利、公益的宏大叙述模式,也包容个性诉求,和谐社会的本质即是更多包容、更多理解,用生动的个性主张去充实和丰富共性空间。所以在主题性创作行为中,不同手段、不同特点和不同表现的依存互动就更需要包容与理解,主题性创作要直面艺术共性与个性的存在,艺术家个性化的追求常常要面对社会共性化的审视,而大众与社会的精神主旨也要依靠艺术去表现、去叙述,于是在大众与小众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共性与个性之间,务必有一个公众文化平台,有一个形象载体,让所有人共享,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也是主题性艺术的创作目的。
艺术创作的终极价值是对人性更积极的表现,不仅仅是表象或行为,更不能止步于标语和口号式的所谓应急之作,而是经过心灵的震荡与人性的净化,去探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的语言更深刻地揭示这种关系是如何作用于我们日常平凡的岁月,让观者不但见其然,还能想其所以然;不但看到点线面,还能想到和谐与生动。好的美术创作源于平常中的不凡,源于均衡时的灵动。我们常常说莫负时代,就是要用更冷静更理性的态度去审视现实,去理解社会,去贴近人性。今天的画家要能为时代讴歌、为人民代言。作为这个时代的画家,要面对时代现实,思考历史过往,要静下心、沉住气。用动人心魄并发人深省的美术作品去表现这个时代的脊梁、这个时代的心声,是每个画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作者:代大权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教授
来源:中国艺术报
栏目:艺术眼
202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