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白明教授:生活中的生命:回望,传统
2021.11.18

在教学创作之外,清华美院教授白明常会有一些随笔,关于旅行、关于生活、也关于艺术,艺术家称这些文字为“闪念”:“闪念”,其实是人的一种日常微思,犹如空气中悬浮的微尘在光柱下被我们看见一 样!只不过“闪念”可以证明我们存有活性的思维,就像通过微尘可以让我们知道空气里也有“万物”!

作为中国的艺术家,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对中国历史中的艺术家来说,琴棋书画是他们的副业,而今天我却以一种职业的方式获得了认同。作为一个老师,每当给学生讲中国艺术史的时候,我会举出无数个中国伟大的艺术家,书法家、画家、诗人、篆刻家、琴师……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们的业余所为,可见那个时候中国古人所拥有的文化教养和取得的艺术高度是如何让今天的人为之汗颜和敬仰。

一个艺术家所有的艺术经历实际上都是自己的个体生命感知自然生命相融合的一个必然过程!

线释水

余干鄱阳湖畔 白明 摄影

我生长在中国的江南,老家就在鄱阳湖的边上。 那里美丽丰饶,盛产渔产和水稻,是真正的鱼米之乡。今天回想起来自己的作品为什么让人感觉到美,恐怕跟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所看到的事物是有关联的。

比如我的作品里有很多植物,其实那都是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遍布的植物。小时候父母经常会采一种苇草插在家里,让我的感知里跟自然有息息相关的某种联系。但是自己虽然热爱这些植物,却没有完整客观地像依赖照片一样的写实去表达,比如《生生不息》就是源于爬墙虎、青藤的这类植物,而作品中更多地是对它们生机的提炼,是表达它的精神和自己所理解的那种情态。心里想着:一株草,可以舞蹈,也可以歌唱。

我生长的地方到处环绕水系和湖泊,整个少年时代的夏天,每日洗澡的方式就是在湖水里面游泳。在中国,水也被称为智者的语言。自己常常凝视这安静的水面,观察它们的微波荡漾,被水的智慧所启迪,所感动,所以便会把这样的视觉感受演变成不断变化着的作品中各具情态的线条。

《生生不息》,“心手相应”白明绘画与陶瓷作品展,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

除了生长的地方以外,我受到的最大的艺术教养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

中国的传统哲学与艺术素来就具有宏观的起点和高度,比如远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面就已布满着今天西方人形容为“抽象艺术风格”的浓缩;中国还有崇尚玉的历史,在自然之中,我们的先人发现了石的美,认为它具有君子的品德;中国还非常好的将对自然的理解融入到了生活的周边,那就是园林的艺术。园林是把人对自然的追寻通过浓缩置于一个小的生活空间,把外面的自然搬到居室周边,搬到人的内心居住。

还有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直接地影响了我,那就是中国的山水艺术。是因为它传递了中国艺术最精髓的审美,那就是对安静的敬畏,以及“有生机的静美”。这种有生机的静美在宋代的陶瓷中也有所展现,宋瓷里面有古人对器形的独特理解和对安静的美所产生的无限遐想而带来的精神愉悦。实际上这是把一种哲学观和精准的视觉辨析的能力浓缩到一个非常微小的、在我们身边日常使用的容器之中。欣赏这样的艺术需要靠近它,并且安静到让自己的心灵对万物有一种敬意之情。

瓷石之间 局部

这些古人的审美精神一直可以在我的作品里面体现出来,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可以从它的材质和讲究里边感知中国古人对自然、对造物的一种理解,对中国审美的遵循,我也愿意在工作环境中保留着与中国传统息息相关的很多信息。因为在我看来不应从现代之中寻找现代,我眼中的现代其实是在追寻着最古老的文明的源头。

关于成长、传统、自然与艺术,它们于我都有着某种微妙的通联。我常常在自然之中被无数次地感动,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思议不仅让我见证了艺术的神奇,也更让我通过艺术认识自己。从自然里边提炼出与自然精神有关形态上却并无真正联系的一些因素,来表达我心中的山水与植物,以至宇宙与星空。我通过神秘的自然理解到了“柔软的仁爱”,并把这“仁爱”放入到画布上、宣纸茶墨里、或是泥土瓷石间的各种材料里……让仁爱在“材料”里吟出音律,让不同质地的美自由地呼吸,将不同艺术种属的作品做得尽可能靠近自己的心灵,和像自己的生活。

《茧相》 水墨,《BAI The Reinaissance of Blue and White》内页

传统

我所理解的传统,应该是能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们用当今时代鲜活的感知力去感知作品,他们所感知到的作品不是对传统客观的描述,而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优美典雅,我们有必要将它发扬光大。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是照葫芦画瓢,仅仅做一个跟古代一模一样的东西。

真正的传承不是传承一种样式,而是继承一种审美。

在陶瓷领域,相当多的人都在仿古。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制瓷的技术,他们的作品不具有任何与时代、个人情感相关的因素。即使他们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甚至超越了前人,但站在文化的角度上看,他们只是毫无思想的跟随者,不可能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标记。而这时,如果有人用一种全新的符号征服了全世界,那么他就创新了,并且已然成为未来艺术领域的传统。

传统不要被视作为一种技术的过去式,传统是一种观念。

《文化虫洞》 油画

2014,巴黎,赛努奇博物馆,“白明——绘画与陶瓷”展览现场

很多人把传统当做偶像来膜拜、追随,而我认为,传统无论你怎样膜拜它,都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而仿制传统其实也是对传统巨大的讽刺,当你越来越近,回到那个时代去思考它的由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传统的最伟大的核心意义其实是在“创新”。我们说的“唐三彩”与“宋瓷”,宋代的青瓷向相比唐代的就是好,就是因为它在创新。

每一个时代,所有的能成为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传统都是那个时代伟大的创新。

传统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它也是空间概念、民族概念、情感概念,它是个多维的,所以不能简单的谈论传统。全世界各个民族都会说人类的文明是一条“河流”,这是非常正确的,不同的民族都会用同一事物来象征不同的文明,这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启迪。

传统的核心就是创新。他们很多人说我的作品当代,我就说我的作品不当代,而且作品很传统。西方的人说我的作品很传统的时候,我又很自豪地告诉他们说我的作品很当代。就像法国《艺术》杂志的主编Françoise Surcouf对我的评价一样:传统至极而新生,创新至极而传统。

《坯粉之书》装置,《BAI The Reinaissance of Blue and White》内页

《BAI The Reinaissance of Blue and White》封面,英国ACC出版社

本文来源:陶瓷系教授白明提供

部分摘编自:英国ACC出版社

© 2024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

100084

© 2024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