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文君瓶”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发布。“文君瓶”也是本届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及国际残奥委会的官方礼品,设计者是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白明。
白明教授
冬奥·文君瓶
冬残奥·文君瓶
一、“我在创作文君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友爱、美好和不同。”
冬奥会的体育赛事,是挑战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极限,是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国因奥林匹克相聚,则是友好的交流与各自文化的传递。
因此,白明希望献给冬奥会的礼物能够表达国家对冬奥会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的友爱,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的形象,并使用现代的设计语言。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雅的君子之风、如玉的审美品味、诗的浪漫与豪迈,是他想要传达的中国文化精髓,也契合了奥林匹克精神。
中国是玉的国度,诗的国度,也是瓷的国度。中国陶瓷在器物形态上的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且承载了礼仪与实用,有极高的美学诉求。“我想只有器物之美,可以代表人们对冬奥会最纯粹、最美好、最具包容度的愿望。”
要符合冬奥冰雪运动的特质,白瓷显然是不二之选。为了体现白的特性,白明以纯碎的瓷之白作为艺术表达的主体,不增添其他的色彩。这在奥林匹克官方礼物的历史上,是鲜有的表现手法。纯粹的白色造型,就使得釉色极为关键。而德化白瓷如玉般的温润质感和透光性,在对比之中更加符合设计的要求。再加上批量生产的一致性需要,多种因素的考量下,最终选择了德化白瓷来制作“文君瓶”。
“文君瓶”是白明在十年前就已创作的瓶型。2010年,白明在参观博物馆时,被一件柬埔寨11世纪吴哥雕塑中的残品佛身所打动,这一形象常常在他的脑海中出现,并与宋代梅瓶的形象重叠,这是他创作“文君瓶”的源头。
残品佛身
二、“我汲取的灵感不是具体到哪一个点,而是消化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共性,加以改造,才形成了文君瓶的创造。”虽说文君瓶的设计是受梅瓶造型的启发,但其实整个中国艺术史中器物的经典造型都给予了他灵感和营养,也包括雕塑语言,甚至包括绘画中的线条语言。
白明坦言,传统的经典造型,是他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灵感来源,但如何从传统的经典造型走向当代,则是艰巨的挑战。
将“文君瓶”与传统的梅瓶造型对比,会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已经不多了。而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创作的“文君瓶”与白明先前的“文君瓶”系列作品相比,也有诸多创新之处,比如大小、尺寸,瓶的肩部、腹部、足部的形态,瓶身的线条,以及材质、釉色等,都有不同,这些变化带来了整个作品的脱胎换骨。
“文君瓶是为了表现文人君子的优雅端庄,追求从容、静默之中带有生机的理想形态。”在此基础上,创作冬奥官方礼物“文君瓶”,白明有更多设计的考量和意图表现的内容。
这份礼品由“冬奥·文君瓶”和“冬残奥·文君瓶”两种款式组成,每款有大小两种瓶型。两款“文君瓶”在瓶型高度、整体造型的流畅性和设计风格上具有一致性。
“冬奥·文君瓶”瓶身浮雕冬奥会会徽,暗刻24条竖纹,指代第24届冬奥会;“冬残奥·文君瓶”瓶身浮雕冬残奥会徽,阳雕13条竖纹,指代第13届冬残奥会。雕刻的线条在底部形成微妙的起伏,形似莲花瓣,这一表现力也得益于德化白瓷的透光性。
瓶身竖纹
两款“文君瓶”上凹凸的刻线可以联系到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关系。然而,“冬奥·文君瓶”上的竖纹采用阴刻,是凹入的;“冬残奥·文君瓶”上的竖纹采用阳刻,是凸起的,这是白明创作的匠心独运:“残奥会运动员在运动之中克服身体残障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以及他们昂扬的竞技状态,更加激励我,所以我反而在冬残奥的文君瓶上运用凸出来的、更加阳刚的线条。”
对比“冬奥·文君瓶”和“冬残奥·文君瓶”的造型,会发现“冬奥会·文君瓶”显得更端庄,更稳重,更有力量;“冬残奥·文君瓶”则更舒展,更灵动,更浪漫一些,“冬残奥·文君瓶”造型线条更加舒展。从白明的设计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人类文明璀璨光辉的衷心礼赞和美好祝福。
三、冰雪的纯洁、冰雪运动的速度和优美、奥运会大家庭的美好和谐、中国文化中如玉的品质和诗意的气度......丰富的设计理念都凝练在“文君瓶”这一简洁的艺术形式中,这是设计语言的魅力,也是造型表意的难度所在。诗以简练的语言传情言志,一词一句,千锤百炼,设计语言亦然。
白明认为,器物是用线条写就的抽象语言,像诗一样,呈现了很多具体的外在特征,但又非常好地契合了我们内心的愿望,它是一个整体。 器物线条 的微妙转折都会造成情感上的波澜。譬如“文君瓶”上规矩流畅的线条,既形容了主办的届数,也暗合了运动的规范,还可以让人联想起冰雪运动中律动的线条,无论是冰刀划过冰面的弧线,还是赛道的流线,皆蕴于其中。
而连结形式与内涵的审美共性,是人类文明的文化经验造就的。
“整个亚洲文明都有共同的对待形态和线条的精妙理解。正如吴哥雕塑中的那件残品佛身,它线条的端庄感吻合了我们东方人对待器物的一种完美的、诗意化的理解方式。”
在“文君瓶”中,多多少少可以看到梅瓶的影响,这便是来自传统文脉的语义。但白明表示,“不能拿中国的传统造型来复制,这不是今天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走的路。需要有新的设计,这个新的设计与传统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时代有关,与未来有关。”
对传统进行现代演绎,是白明的设计目标,也是今日中国向世界展现的形象——传统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化的发展相得益彰。
四、“文君瓶”看似单纯的瓶型,包涵了丰富的设计细节,而这对材质、技术、工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个单纯的造型,它的成功与否严格意义上来说,就在于外在的那一条线的微妙变化。哪怕是不同部位一毫米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瓶子造型的审美气质。”
样品在线条、颜色、光感、质感上的推敲和微调,再至工艺上的调整,都经历了七八次以上的反复。
反复调整
初期创作的过程漫长,“文君瓶” 2020年初开始创作,但直到2021年9月末,才初步确定了“文君瓶”的样品。再生产的周期则在一个月左右,而且一次生产的量不会很多。
“文君瓶”的制作借助部分机械和工业流程,但更多的是手工操作。通过模具成型后,便基本依靠人工处理,比如线条的补刻和修饰,特别是瓶身上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标识,为了保证它的边缘清晰度,需要通过手工慢慢进行修整。
手工修整会标边缘
陶瓷烧制有很大不确定性。“文君瓶”不施釉,完全凭借裸露的泥烧出釉的质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材质美,但这与烧成的温度、胎体的厚薄、瓶在窑炉上的位置等因素息息相关。微妙的细节把控与批量一致性的要求使得“文君瓶”生产的成品率并不高,是精益求精的结果。
成品上的会标细节
五、这是白明与北京冬奥会的再度结缘。早在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时,他便受委托创作了《红韵——环绕飞扬》大盘赠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并且即将举办之际,他再次受邀参与创作与冬奥礼物有关的作品。
对于这次创作,白明自若而笃定。他希望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脉络里,表现另一种审美方式。
“我认为诗意的、含蓄的、单纯的是更加自信,而不是靠色彩的艳丽、材料的珍贵、形式的张扬。”
正如简约而不简单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追求视觉的极致华丽,但饱含浪漫的深情与新锐的理念。
冬奥会礼品“文君瓶”在沟通过程中,奥组委会曾建议用彩色凸显瓶身中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徽标。但白明坚持作品的纯粹性:“显眼的彩色徽标会弱化整个瓶型材质的感染力。单纯的白,能更好地体现出材质工艺以及设计微妙的含蓄,也符合现代的极简主义审美。”他的观点得到了认同,作品最终成功入选官方礼品,也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赞誉。
六、白明始终认为,多元化才是艺术与设计应有的样子。
“如果说没有以前的奥林匹克官方礼物的丰富性、色彩的鲜艳和比较澎湃的激情,恐怕也就不会选中我这一次比较含蓄和诗意化的、纯粹的这么一个瓶型,我觉得一切艺术都是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对比、接收、改变中形成的。
如果说你要问我设计创作的感受,我就是希望这一次有这样的风格,下一次有另外一种风格。每个人都应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多元化是最好的。
多元、创新,一如他的艺术实践与创作理念:
“我的艺术观就是在这个时代创造好个人的语言,一个艺术家一定有自己语言方式、作品的风格,并尽可能的使我们的文化渊源有所呈现。”
在白明看来,学习传统并不是简单模仿外在形式,而是要回到传统形成的时代,因为所有伟大传统都是那个时代的创新。他期盼,能有更多艺术家在创新中追随传统,并在创新之中形成未来的传统。
匠心琢磨,文君亭立。
纯净、温暖、美好,是对冬奥的祝愿。诗意、雅致、含蓄,是对文化的自信。
多元、包容、创新,是对设计的期许。
院团委冬奥访谈小组线上采访白明老师
撰稿 |劳泉玲
参与采访 |劳泉玲 王瑞雪 王海旭
资料来源 | 院团委冬奥访谈小组
图片及视频|白明 陶瓷艺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