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校友动态】张印帅:系统级创新与他的“反卷”小分队
2021.09.07

编者语

校友张印帅的“系统级创新”和“产品思维”特征非常突出,他的自省能力、归纳能力、执行能力传递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对设计师个体分工与整体劳动关系的见解非常独到,他希望以设计为支点,撬动科技创新发展,倡导“反卷”的劳动关系,稀释年轻人“内卷”的焦虑,探索团队共赢发展,是designer也是team leader!

设计师简介

图片

张印帅

联想集团全资子公司鼎道智联:联合创始人 & 首席体验官

世界设计联盟(WDC)创意合伙人、国际设计师协会(IAD)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CCF)人机交互专家委员、天津大学兼职讲师、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设计作品获红点、iF、红星等国际顶级设计大奖共计10余次、论文曾发表在CHI、HCII等学术会议、申请专利共计56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曾获中国设计红星奖未来之星奖、《产品思维 创新设计的六条法则》作者。

Q1

请介绍一下您的教育成长路径。

A:

我从小在天津长大,2011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机械学院下设的工业设计专业,2015年保送至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就读于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本科学习阶段,主要精力集中在工业产品的创新与设计,研究产品的功能优化,也得到了很多奖项的认可。研究生阶段注意力转移到系统思维的构建和研究课题,更关注发表成果及专利布局,目前的公司业务集中在计算机技术与设计的交叉领域。

图片

张印帅在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硕士毕业展开展现场,2018年

Q2

请问对您设计思维产生较大启发的设计师有哪些呢?

A:

我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人物姓名,在我本科阶段对于设计师的研究是以“风格喜好”为驱动,比如当我对极简风格产生兴趣时,我会整体对这种风格的设计师进行检索。相对于研究他们的生平及作品,我更好奇是哪些项目哪种契机影响了他们。当了解了设计风格背后的推动因素后,我会结合我目前在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找到更多有思维共鸣的设计榜样。

比如乔纳森·伊夫,在IOS 7上采用的扁平化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微软却早在一年前就在win 8上使用了Metro设计语言,比苹果推出扁平化的设计更早且更彻底。但乔纳森胜在了苹果生态,相比于原本复杂的拟物化设计,扁平化为更多开发者降低了门槛,从而使苹果的扁平化设计风格被快速且广泛地接受,甚至受到追捧。现在我开始带自己的小团队,则更关注优秀的企业家,我很期待自己100岁时的设计作品,因此要主动地积累能够帮助我形成专属风格的契机和能力。

图片

8度电池设计解决电池取出困难度的生活痛点

获2014年IF奖

Q3

您阅读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A:我一般围绕需求看书,以数据导向,知识导向的书籍为主,也会看一些行业报告,甚至工具类教材,我偏向于阅读信息密度比较大的书籍,当然阅读的核心还是围绕着能够解决我目前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图片

“会讲故事”的洗手液包装设计

获2017年K-Design设计奖Q4

您对“设计思维”是如何理解的?

A:

我认为设计思维是“反卷”的。现在“内卷”是一个网络热词,很多年轻人深陷焦虑,很多设计师也是如此。我们随便打开一个APP,看任意一个图标,这个图标基本都会被做得特别精细,色彩、造型、层次非常复杂,小一点儿的屏幕甚至都无法完美呈现。

一个图标是否有投入如此多技法的价值?为什么大量的设计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一次次细化图标、制作节假日和主题图标上?这某种程度上是对设计思维、设计资源的浪费。

设计思维首先要跳出这种 “内卷”,找到设计价值的边界条件,使设计劳动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我的设计团队成员,大多认可这一价值观,我们用“反卷”来形容我们的日常工作,用“反卷小分队”来戏称我们自己。希望通过倡导系统级的设计思维,把设计师的创意彻底解放,为每位设计师打造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图片

智能投影乐谱设计,获2015年红点奖 

Q5

您常用的设计工具有哪些?

A:

我使用的工具比较传统,主要就是Adobe系列、犀牛等建模软件,但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设计需求,我的设计团队中有“00后”的同事,他们对工具的定义和使用都更加开放、灵活、广泛。每一代人的工具使用应该具备自己所处时代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年长者”应该不断向“年轻人”学习。大家开玩笑说,现在你学习使用工具的速度甚至比不上新工具的推出速度。因此,相对工具的使用能力,今天我们要提升的是对工具的审视能力,“它能解决我们什么问题,它有什么局限,它是否适合于我所想要传达的主题”。

图片

张印帅个人专著《产品思维:创新设计的六条法则》

Q6

您对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有什么预设?

A:

我对未来设计发展趋势的理解分为两个层面:设计的服务对象和设计本身。首先,设计服务对象回归到“人”。从工业革命后的功能主义,到互联网时代的体验为王,设计一直致力于将最先进的生产力应用、造福于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设计跨学科的能力。其次是“设计升级”,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更关注为企业创造高收入、为用户创造高价值。设计师也应该关注个人影响力的提升,和职业的良好发展,从而带动设计产业升级。

图片

Cubic UI界面交互设计,获GIX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Q7

请您谈谈对“新锐”的理解。

A:

新锐代表着一种新声音。在信息技术诞生之前,人类历史一直长期处于“前喻社会“,即“经验永远大于一切”的社会,这也使得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一定速度,经验已经不足以追上科技更新的步伐,于是诞生了“后喻社会”,年龄和经验已经不再是限制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必要条件。“新”和“锐”就是我倡导的团队模式。

研究生阶段,我在奔驰做MBUX人机交互设计,那时我开始思考如何摆脱现有系统模式的束缚,打破先外观、后内饰,最后交互这样的设计顺序,通过体验驱动突破性的、系统级的创新。

到了在驭势做无人驾驶人机交互的时候,我所面临的设计挑战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用当时比较通俗的一句话说,是需要创造一个“新物种”的创新体验。对我来说,新锐是一种系统性的创造过程,也是突破性的产品思维,是在宏观思考下打破的行业壁垒,是一种“方法论”的突破,是一种“谋事”而非“造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驭势无人驾驶车的人车交互设计,获2017年红点奖

Q8

您近期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A:

综合商业考量、社会因素、科技发展,近期我一直在做物联网操作系统,并与一群大牛们进行自主研发,是一个十分硬核的依靠体验和科技竞争的领域。

图片

操作系统交互趋势分享,2021年

图片

团队进行操作系统交互趋势讨论,2021

Q9

系统研发非常复杂,你们的研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A:

对于系统研发这件事儿,联想作为全球第一的pc厂商,前辈们已经在系统的研究上有了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不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工作时间更加紧迫,责任也更加重大。

图片

操作系统交互设计走查,2021年

图片

进行用户访谈,2021年 

Q10

您认为国产化操作系统的主要研究价值是什么?

A:

这项研究是由当下时代环境中“市场、企业、国家”三方面力量共同产生的科技创新与设计需要。我们在搭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在协同生态中寻找创新,它的第一层价值一定是在提高科技实力,让全球都可以用上中国智造的操作系统,对于国家来讲也是很有战略意义。第二层就是大众化,目前我国也积累了很多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不过主要都是应用在特定领域,比如医疗、党政军单位等。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用上我们的系统,不仅是单纯处于对用户量的增加。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端边云协同技术,让普通用户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让“技术更加民主”。比如,我们的系统可以让手机、平板、电脑之间无缝衔接,也可以通过云服务,让用户把现有的电脑直接升级为高性能笔记本等等。第三层是生态化,系统一定不是一家公司自己的事情,生态化也不是单纯的喊出来的。我们要让我们的系统,能够真正有助于其他生态企业的自身业务发展,从而获得生态的繁荣。如果技术型企业,不停地去争夺其上下游其他产业环节的产品,那么结果就像是外来物种入侵一样可怕,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而我们希望通过操作系统这一独特定位,连接软件与硬件、开发者与用户、信息与人,做有利于“生态”的事情。

图片

张印帅参加搜狐财经“中国创客 梦想先锋”颁奖典礼,2016年

Q11

您下一个十年的目标是什么呢?

A:

我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我希望继续深化系统级思维与设计的思考和实践,也在将这些“思考和实践”酝酿到下一本书的出版,为咱们中国的“新锐设计”带来新的声音。第二,就是探索更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关系,我也希望我的团队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生态,和持续产出的高效系统,让交互设计师跳出“内卷”,让设计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拳脚,让设计师能够从更系统化的层面去思考问题。 

资料来源 | 张印帅 

转载自:清华大学中意创新基地公众号

© 2024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

100084

© 2024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