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冯建国教授指导的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适然的摄影创作《远山的记忆:行将消失的羌族古建筑》、2020级博士研究生黄秋杰的摄影创作《黄河两岸》同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摄影创作类)资助项目,并获得专项经费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共628项,其中摄影创作资助6项。该项目的入选展现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的学生培养顺应时代文化发展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
王适然申报作品《远山的记忆:行将消失的羌族古建筑》
羌族建筑历史悠久,其碉楼气势恢宏,往往依山而建,扼守险关要道。早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对羌族建筑有所记载:“冉駹者……众皆依山居上,垒室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羌族的建筑通常兼具居住和军事之用途,在中国建筑中独树一帜。
随着中国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支被称为“云端上的民族”开始向经济更发达、交通更便利的低海拔河谷地带迁徙。迁徙中大量羌族传统建筑被废弃,这一现象在高海拔羌族传统古村落中尤为严重。2008年汶川地震和频发的泥石流次生灾害对羌族之传统建筑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考虑到安全因素,传统工艺的羌族建筑已经不适合重建需求,因此羌族传统建筑正在逐年快速减少。王适然通过影像艺术推动羌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构建中华民族特有的视觉符号是此项目的核心主题。他将通过大画幅或矩阵式拍摄的特殊视觉效果和影像质感,为羌族建筑留下具有文献价值和审美愉悦的影像。
茂县墨飞寨
茂县雪枯寨
汶川月里村(室内)
王适然,男,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摄影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德国多特蒙德艺术与技术应用大学摄影专业硕士、同济大学摄影专业学士,师从冯建国教授。他的专题创作作品《羌族古建筑纪实》入选202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并获得中国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专题作品《梦花园》荣获2017年镭射画廊最佳照片,Schwairzwiss杂志(德国);专题作品《梦花园》于2017年提名并入围雅典摄影节(雅典);专题作品《云端上的民族》于2015年提名并入围Felix Schoeller图片奖(德国)。
黄秋杰的申报作品《黄河两岸》
这个专题作品是黄秋杰于2017年开始,携带大画幅相机,沿着黄河两岸所拍摄的作品。几年间,她来回行程超过20000公里。“当我行走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两岸,虽然河边的许多村落都是老人居多,年轻人去外地和城市发展的趋向比较明显,但一条大河依然是波浪悠悠,风吹稻花、麦花,依旧香飘两岸。改革开放40年,黄河两岸一样面临着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现实矛盾,高铁、太阳能、旅游开发的足迹穿梭在两岸,但传统戏剧的年轻表演者、牧羊人、住窑洞的老人等一样按照古老的方式生活在其间,像悠悠黄河一样充满宽容和淡定。”
在这五年期间,黄秋杰对黄河影像文化的研究和对黄河项目进行了持续拍摄,以娴熟的大画幅语言和细腻的观看,结实而充满耐人寻味的影像细节,记录黄河最为本真的摄影视觉形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她秉承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理念,以此彰显新时代下青年学生、青年摄影师的责任担当。
摄影创作《黄河两岸》是黄秋杰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延续。该作品自2017年拍摄至今,于2019年获得大理国际摄影节“金翅鸟”最佳单幅奖提名,并凭借该作品入选2019年度“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
尕玛羊曲黄河公路大桥·青海省兴海县·2021
【沿线工程项目】·2021
渔舟唱晚·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镇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2019
黄秋杰,华体会官方网站/app/ios/安卓/在线/注册,信息艺术设计系2016级摄影专业学术型硕士,后于2020年继续攻读美术学(摄影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冯建国教授。她曾就职于福州日报社影像事业部,任摄影编辑。她的作品长期关注黄河当下人、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图、文:信息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适然、2020级博士研究生黄秋杰)